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2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xx册第xx课的内容,是一堂xx课。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略加改动,成为集欣赏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课。以审美教学为主线,加以必要的技能训练,使它能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相联系,更具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本课的设计可以说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深化。
xx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xx,了解xx。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xx,学习了xx。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了xx,了解xx。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我主要使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演示法。
3、随堂欣赏法。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我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
1、发现学习法
2、讨论法
3、合作法
四、说教学用具:
学生xx
教师xx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开设情境,趣味导入
导入的号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照片,引导学生通过体会照片的意义,引出本课课题———《》
(一)作品欣赏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存在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本课开设疑问:“()谁能告诉老师吗?”正当学生情绪高涨,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并大胆地说出自己讨论得出的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使重、难点得到了解决。这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个环节体现了合作,讨论的学法。
(三)教师示范引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这时教师的亲自示范,必将能让学生很好地获得直观的视觉信息,激发了兴趣,增强效。
(四)欣赏同龄人作品,欣赏画家作品
不同内容,不同技法,拓展知识面,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来。
(五)布置作业大胆创作
这一环节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大胆创作。
要求:大胆创作,细心装饰。
作业1、(低)
作业2、(中)
作业3、(高)
在创作过程中同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展示评价
1、自评你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棒?
2、互评谁的作品最美?谁的作品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
(引导学生发现美,把握学生的闪光点。)
3、教师评好的作品要给学生激励,肯定,表扬。要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存在不足的作品可以对他们说“怎么才能把自己的作品变得更美呢?”等。
(七)课堂总结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学生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六、板书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总之,本课从新课标出发,从学生实际入手。力求做到导课体现一个“趣”字,授课体现一个“活”字,创作体现一个“新”字,评价体现一个“巧”字。我相信这节课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教材的分析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本课选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5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本展示了各种蔬菜造型的艺术品,造型多样、色彩丰富、富有趣味。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蔬菜的特点来巧妙的创意制作动物、人脸等不同的造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蔬菜制作的乐趣,拓展思维,掌握联想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授课效果更佳,了解学生十分必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他们热爱科学,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兴趣,因此,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尊重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综合探索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以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一下教学目标:
1、观察并了解蔬菜的造型特点,运用切割、拼摆、重组等方法完成一件创意蔬菜作品。
2、通过观察、想象、实践进行奇思妙想,尝试制作有创意的蔬菜艺术品。
3、感受蔬菜之美,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掌握蔬菜的造型特点,运用联想和恰当的方法制作蔬菜作品。
难点:巧妙的利用蔬菜的特点塑造出奇特有趣的个性化蔬菜艺术品。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问法、讲述法、示范法。从而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水果实物等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活动一:视频展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燃烧的蔬菜》卡通片段,通过片段中播放的一群可爱的蔬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问题:动画片里的蔬菜和我们常见的有什么区别?你们想不想学习用自己的巧手给蔬菜赋予新的生命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揭示本课课题《蔬菜的联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走进课堂。
活动二:回归生活,欣赏作品。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堂要“关注文化与生活”,因此结合这一特点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类蔬菜的照片及其作品,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大家都喜欢吃哪些蔬菜呢?你爱吃的蔬菜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此时学生会初步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之上我将进一步提出问题“。看到这些蔬菜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形象呢?原因是什么?”
此时学生根据蔬菜的特点进行联想,可能会回答,像企鹅,像勺子等,因为他们的外形非常接近。
此时学生能够初步的进行联想,接下来我会实物展示运用蔬菜创作的“联想”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来观察联想蔬菜的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蔬菜来进行制作的?猜一猜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进行制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派代表回答,得出结论,主要创作的方法有切、割、拼接等方式。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创作的方法,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活动三:示范讲解,学会方法。
为了突破技法上的难点,教师示范蔬菜的构思方法及制作步骤:
①构思绘画;
②选择蔬菜制作;
③切割拼接;
④调整,完成作品。提示用蔬菜作业时,尽量不要造成浪费。
提出问题:你会如何根据蔬菜特点来创作呢?
教师的示范则以直观的方式解决了技法上的难点,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创意。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思路,为后面的创作打好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不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
活动四:实践展评,感受生活。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我将布置这样的练习作业:运用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合作先画出你们的构思,之后再根据构思完成作品,提示注意用具安全。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积极的纠正学生存在的技法问题。在大部分学生创作完成的情况下,我将开展“复活的蔬菜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活动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谈一谈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使学生认识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食物蔬菜。
为了给学生一个拓展性的提高,我将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并巧妙运用家中的水果进行拼摆组合成有趣的造型,进一步体会造型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分三部分,分别是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示范展示区。
小学美术说课稿 3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鱼儿游游》一课共分为二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点,能用剪贴的方式进行表现,并能用画或剪贴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
二、说教材和学生:
1、教材分析:
作为小学生入学后剪贴的初始课,本课学生在剪贴时有一定得难度,这要求学生既要画出鱼的外形,又要能在设计好的鱼的身上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光十色。我通过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鱼儿,诱导学生表现鱼儿的xx,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剪刀,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剪贴各种美丽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像,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鱼儿游游》一课也为后续上好剪贴课奠定了根底。
2、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泼、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开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实立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的开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鱼的外形结构,能用剪贴的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
2、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不同的色彩来装饰各种鱼儿。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生灵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是:
了解鱼的外形结构,使学生能用剪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鱼儿。
教学难点是: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各种鱼儿。
四、说教材处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作为小学生入学后剪贴的初始课,本课学生在剪贴时有一定得难度,这要求学生既要画出鱼的外形,又要能在设计好的鱼的身上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只有画的好,才能做的好,剪得好。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了解鱼的外形结构,让学生能用剪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鱼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有关鱼的图片及教师和学生的范作,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结构,身体形状的特点,让学生概括鱼身体的根本形,比拟各种鱼的花纹特点,为学生能剪贴好鱼做铺垫。
《美术新课标》中规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我们在保护学生个性形成的同时,还有遵循审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我要突破的难点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不同的色彩来装饰各种鱼儿。通过欣赏图片和作品时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使学生能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我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尝试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五、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1、教学方式: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机,通过引导、欣赏、体验、思考、观察、讲解、演示、表现、展示、评价等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2)、以观看动画片、游戏、范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4)、通过欣赏图片、观察范作、自主表现、展示评价等方法,让他们比拟自然界中的鱼,感受鱼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分析美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2、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美术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的指导: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
(2)、通过创设情境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3、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的开展而进行评价,我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利于学生开展的评价环境,通过游戏活动展示作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以欣赏多媒体课件、动画片、图片、游戏、范画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各种鱼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走进鱼的世界,曾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看、听、说、玩、想、做等多元化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各种能力。
六、说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开展,表达创新精神,我把自己所设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教学模式,融入到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中: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引起思想的共鸣。所以我采用情境法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发动》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
尼莫被抓走了,它感到非常的孤单和害怕,小朋友,你愿意做一条小鱼去陪陪尼莫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此来引出课题,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活泼课堂气氛,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根底,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引导学生思维轻松进入学习内容。
2、观察感知,体验审美
《教育学》中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开展。要让学生主动开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见过的鱼,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花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表演鱼儿游游,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鱼鳍的作用。更使学生走进鱼的世界,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曾强学生的求知欲。
用课件展示鱼身体各局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结构特征,为学生剪贴鱼奠定根底。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通过比拟说一说它们的美。这时学生交流,各抒己见: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通过比拟自然界中的鱼,感受鱼的外形美,色彩美,花纹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多欣赏,多感受,多交流,在分析美,感受美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对鱼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此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3、发散思维,自我表现
欣赏教师的作品和同龄小朋友的作品,让学生概括鱼的形状,颜色和花纹等。通过让学生以儿童的眼光欣赏同龄人的作业,教师的范作,体验不同媒材的美术作品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xx,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说说小朋友们是怎样把这些美丽的鱼表现出来的?学生自己概括剪贴鱼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来装饰鱼,给它穿上什么样的衣服,使它更漂亮?这样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各种美丽的花纹来装饰鱼,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开展。
接着还是以要为小丑鱼尼莫找朋友为契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各种美丽的鱼,与小丑鱼做朋友。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和创作xx,使他们感到非常迫切的想要动手剪贴各种美丽的鱼儿,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创作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剪贴鱼的图片,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气氛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泼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鼓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此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4、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本阶段我添加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游戏活动,出示海底世界图,学生把剪贴好的鱼儿贴到黑板上的海底世界的图上。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鱼的上面贴泡泡,看谁得的泡泡最多。让学生评出看的鱼儿,并说明原因。再说一说你还喜欢哪条鱼,喜欢它什么地方?
这样在游戏中评价,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开展。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5、教师小结,渗透德育
在课的结束局部,我掌握时机,渗透德育,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小丑鱼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爸爸,它非常快乐,小朋友们帮助了小丑鱼找到了爸爸,你们快乐吗?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喜欢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鱼儿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小朋友应该这样做呢?
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保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1、由于美丽的鱼儿是儿童喜爱的动物之一,本课通过剪出鱼的外形,并能用剪贴或添画的形式表现鱼的花纹,色彩,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通过引导、欣赏、体验、思考、观察、表现、展示、评价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的情感态度。
2、由于本课我根据《美术新课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法进行了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全体学生都可到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总之,本课我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表达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了根本的美术素养,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开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 4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平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摄影等。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应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单的评述。
过程与方法: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则是: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利用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跟太阳有关的故事—《番茄太阳》,老师讲故事,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顺势导入课题《童年》。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出示《考试》(中国画)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画作品《考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并从画面人物的服装、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讨论回答。
(二)出示《欢天喜地》(年画)
接下来,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年画《欢天喜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从人物服装、发饰、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观察画面,并运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作品内容。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三)出示《冬天的阳光》(雕塑)
而后,我将继续出示雕塑作品《冬天的阳光》,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并提问:你知道作品的表现形式吗?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情怎样?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作品题目叫冬天的阳光?画面中有阳光吗?阳光代表着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境。
(四)出示《金色童年》(摄影)
最后,我会展示摄影作品《金色童年》,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环节三:对比欣赏,展示评价
(一)对比欣赏
1.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提问: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提问: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二)展示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表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 6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地球的新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版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地球的新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海报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报的制作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这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美术课程。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美丽家园以及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培养孩子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保护地球的海报、手抄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引导观赏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新课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投入地学。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如??
3、引导观赏法: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四、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倡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
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自学尝试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学生除了自身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此,我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设计??让他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播放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短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地质灾害问题,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二)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展示教师设计的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用欣赏图片的方法,比较课本第10页选取两幅图片的共同点,让学生说出两幅海报图片的共同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片 C、色彩
3、教师出示四种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①写实 ②装饰 ③抽象 ④漫画
4、教师示范,探究制作步骤。
①确定主题 ②构思构图 ③充实完善
(三)巩固练习,合作创造。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幅《地球的新生》海报设计,要求:主题明确、色彩鲜明、构图简洁。
(四)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最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以激励性的方式,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学生参与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德育渗透,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
六、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展示教师范作,中间板书本课知识点,右边展示学生作品。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究、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说课稿 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课《风的魅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风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认识风能,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科学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
3、情感态度目标: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难点是: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
五、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操作法、体验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风筝,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老师和学生风筝作品等。
学具:纸、细竹条、彩纸、细线、剪刀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体验活动,导入新课
1、展示同学们带来的会飞的玩具——风车、各式各样的纸飞机、飞碟等。
请同学们现场演示一番,学生会争相演示,会飞的玩具成为课堂的景观。
经过体验,让同学们说说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呢?小组讨论得出是风能的作用。
及时补充风能是空气中水平流动的气流,由于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因而流动时必然有一定的能量,这就是风能。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如风能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致热等等,风能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灾难,如龙卷风、飓风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强大的风能,为人类造福。
引出本课课题《风的魅力》。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玩会飞的玩具,体验风的作用,引出本课。本环节用时4分钟)
(二)、设置情境,探究学习
1、首先播放山东潍坊风筝节视频,让学生置身风筝节,感受风筝节盛况和放飞风筝的乐趣。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课前收集到的风筝节资料进行解说: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
在潍坊风筝博物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陈列展出,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2、问题: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过
制作过风筝吗?——没有。
3、技法点击:(板书步骤)
多媒体演示制作风筝的步骤:
1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线拴在横杆和竖杆的交叉点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美化风筝
(本环节通过观看潍坊风筝节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且以学生自己当解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对风筝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现场示范制作步骤,使学生明确制作方法。)
(三)、学生创作,老师辅导
先请同学们欣赏别班同学的作品,并提议用和他们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创作构思,根据各自带来的材料,进行制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体验放飞,总结经验
制作完成后,风筝带领同学们到学校操场,进行试飞活动。
有的小组的风筝不仅制作漂亮,而且飞的很好,有的小组的风筝可能会飞不起来。大家一起帮他们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
然后让同学们集体选出最喜欢的风筝作品,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并从中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造型奖以及最佳工艺奖等。然后,让制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生活中也要多动手,勤动脑,享受生活的乐趣。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体验风能的作用,并感受成功的快乐。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交流学习。)
(五)、课后拓展
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风能玩具。
小学美术说课稿 8
一、教材内容:小候头像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2课,是剪纸系列课中的第7课,属于运用和设计类课。
2、本教材系94年定稿的教材,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特点。
3、按新课标要求对照,本教材仅注重学习和拓展了少量猴子知识,不尽不祥,人文性未得到拓展。
三、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欣赏各种猴子的形态,了解猴子的各种知识。
2、能描绘出猴脸的“心”型特征,并用剪纸特有的绘画方式绘制成稿,再剪制成作品。
3、通过对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欣赏、模仿,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四、教学重点:
1、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欣赏猴子图片及知识。
2、描绘并剪纸出小猴头像作品。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2、从具像图片概括成剪绘作品。
六、教师准备:
涵盖各种猴图片、知识、剪纸作品的虚拟网站、小问卷。
七、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猴子知识。
八、教学过程:
1、导入:上虚拟网欣赏猴(预先发给小问卷:你了解猴子的什么知识?猴子的脸形特征是什么?)
理念:让美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合理利用了信息技术找寻自己所需的资料,同时用问卷的方式避免“有放难收”的现象。
2、描绘:先让学生自由描述猴子的知识,再请学生边描述猴脸的特征边绘制出正面和侧面的猴脸特征。
理念:
(1)请同学描述了解的猴子知识可以提高课的兴奋度,让学生增加对本课的兴趣。
(2)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具像的图片上概括出剪纸所需的稿图,先请学生总结、描绘、示范,可以为等会儿集体创作降解难度。
3、制稿:在了解如何以照片绘制出剪纸所需的猴脸草稿后,请学生自由选择电脑上猴子的图片绘制成猴脸草稿,绘制之前先请学生欣赏猴脸剪纸作品。
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好的猴子照片描绘成剪纸所需稿图。先欣赏部分优秀猴脸剪纸作品也可以降解创作难度。
4、剪制:利用已学的剪纸技巧剪制出猴脸作品,同时构思好作品的描述。(教师穿插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作品)
理念:剪制不难,只需用上对称剪和勾线剪即可,教师也只需扮演采访者的`角色即时拍摄完成作品即可。
5、欣赏:即时在虚拟网中导入猴脸剪纸作品,让作者描述自己的作品。
理念: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即时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6、拓展: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告诉学生猴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在下一节课中用剪纸表现孙悟空形象作铺垫。
理念:这是老教材新上法的关键所在,为了使猴剪纸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提升,讲述一些中国的猴文化以及介绍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可以为下一节课的提升打下铺垫。
7、整理:清理教室,布置作业,要求将猴脸作业装饰成品。
理念:美术课后清理教室的习惯必须时时提醒,同时课上完成的作品只是毛坯,必须衬上底纸精心装裱,这些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让“作品必须完整”的概念也成为习惯。
九、板书:
虚拟网—— 导入 ——欣赏
说—— 描绘 ——“心”型脸
制稿 ——正面、侧面
欣赏作品—— 剪制 ——拍摄
欣赏 ——描述
拓展 ——孙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后思:
教师如商贾,说课如推销,理念如商标,构思如包装,方法如货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说课得心应手,不妨学学市井商贩,想想他们的生存之道,就会感受颇多!
小学美术说课稿 9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撕纸拼贴》。这一课是在学习了树叶拼贴及刨花拼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拼贴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从原来简单的“拼”到“贴”,到本节课的“撕”、“拼”、“贴”,是对原有已学知识的深化,加深了制作的难度。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以及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撕拼出一幅美丽的画。
2、 从撕、拼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
3、 养成认真作业、细心工作的作风。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难点:使每个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巧用纸的颜色和花纹、撕、拼贴出造型生动、富有情趣的撕纸拼贴作品。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颜色废挂历、废报纸等,胶水、铅笔,电脑课件一个。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上课好动等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等。
1、 情境教学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上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撕纸拼贴》教学中,我用《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作为引子,把学生带如一个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2、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本课中,我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撕纸拼贴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3、 演示练习法
在美术教学中演示法用得比较多,在《撕纸拼贴》教学中,我把《狐狸与乌鸦》中的狐狸作为演示的对象,分析制作方法及步骤,给学生直观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得掌握制作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撕纸拼贴》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大胆地去探索、设计图案,给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并无一定之规,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在《撕纸拼贴》教学过程中,处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外,我还交替综合使用了范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观赏法等常用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分四部分来完成的。
一、课题引入
我以讲《狐狸与乌鸦》故事引入课题,利用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边演示边讲述《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其中整个动画画面都是由撕纸拼贴而成的。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看动画片,这样思想很容易被集中到故事中来。接着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看的动画片与我们以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乘机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的狐狸与乌鸦,以及大树、草地,并提问它们是画的吗?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形式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全都是用废纸撕、拼贴而成的。老师接着说:“原来这些没有用了的废品也可以做出这么美丽、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自己的撕纸拼图呢?”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了课题。
二、新授
在这一节课中,当学生进入了美术意境后,我恰当把握时机,用电脑出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以及场景,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及场景是怎样撕拼出来的?
教师乘机说明在制作撕纸拼图是要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找与动物或人物颜色相近的纸撕贴。接着以制作狐狸为例子,归纳撕贴方法及步骤,同时用电脑出事步骤,老师演示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找出撕拼的方法及步骤:
1、 选纸:先想好要撕贴什么小动物,像狐狸的身体就用红色的纸,尾巴选用灰色的纸。
2、 画稿:画出你要撕拼的动物的简笔画,为下面的撕纸打好基础,降低难度。
3、 撕:按照所画的稿子,把动物的各个部分撕出来。
4、 拼:把撕好的各部分零件在背景图上摆出来。
5、 贴:根据摆好的图案用胶水小心的贴在背景图上,还要注意前后的层次关系。
传授完制作步骤后,师提问:“狐狸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学生肯定会说到非常狡猾、奸诈,很多坏心眼等等。这时教师就创设一种情境,举例假如你是一种小动物,会轻易地被狐狸骗了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会,师接着提问:“你会用什么方法对付它?”这时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出多中不同的故事版本。师同时把学生所讲述到的动物或植物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来,并对这些动物或植物的颜色、动态、神情等做必要的分析。紧接着提出作业的要求撕贴一幅“x x和狐狸的故事”,x x可以是各种小动物,也可以就是自己。
这样做一是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充填所需要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经过学生认识、理解、选择、组合,再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对美术的兴趣从中都得到培养。
三、练习过程
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实际作业,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并且通过听音乐,创设轻松的气氛,最后再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
四、小结
在这节课将结束时,为了达到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我在讲评时,请几位学生自己上台说说自己所编的故事,并讲出撕贴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例如颜色怎样?构图怎样?整体效果怎样?以提高起参与意识。最后我再作鼓励性的小结:小朋友们撕贴得漂亮,故事也编得不错。大家看!这些本来没用了的东西现在全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可以把它们挂在墙壁上欣赏呢!这节课学生了以后,小朋友还可以把更多的童话故事给拼贴出来,这就需要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怎样去变废为宝了!
总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
小学美术说课稿 10
一、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形式各样的铅笔、设计家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二、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课讲授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造型各异的椅子组成的一组图片,利用直观演示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这些椅子和我们平时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设计感强、造型新奇、制作材料各式各样、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设计充满着我们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变身设计师,踏上设计的旅程!从而导入课题——《设计与生活》。
环节二:直观感知
导入之后,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丹麦设计师克里斯汀﹒维德尔作品图片《可调节儿童椅》,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设计?这个儿童椅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学生可能会先说设计的概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儿童椅的造型特点及设计意图。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在了解设计概念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环节三:具体分析
首先,我会播放一组形态各异的铅笔图片,并提出提问:相信大家都用过这些铅笔,谁能试着分析铅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会从形态、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分析。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其次,我会继续以铅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铅笔为什么要发生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学生可能从用途、特点、生活等方面回答,比如:铅笔头添加橡皮,方便涂改;自动笔的特点是方便。通过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紧接着我会继续提出问题:大屏幕中这款旅行用品组合套装,是怎么解决旅行中携带洗漱用品问题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会从造型和结构设计上回答,并且总结出设计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实用,操作简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创作做铺垫。
最后我会根据刚才所学,进行讲解设计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就来源于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与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设计的源泉,设计正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简单的讲解,会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那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回答,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人服务的,人类通过设计活动创造或改变事物,实现为其所用的价值和目标。而一个好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只有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才能成就好的设计作品。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自主创作做铺垫。
环节四:拓展阶段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观看书包发展历程的视频及设计步骤后,以“灯”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在此环节我将巡视指导,练习之后,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点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普通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环节五:总结作业
课程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创作思路的整理,解决教学难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建立创作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养成创新的好习惯。课程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设计作品图片,并附上简要的创意说明。
三、说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 1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十二生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这是一节工艺制作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教材的要求是:用彩泥制作十二生肖。也可以用剪纸或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我根据教材要求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用彩泥制作十二生肖。第二课时用剪纸或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这里,我将第二课时内容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剪纸或拼贴制作,不仅是让学生们接触传统剪纸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用剪纸或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认知领域: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关知识,在制作拼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2、学习纸条造型的方法,通过教学,把握用纸条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拼贴生肖图。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用拼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四、教学难点。
把握纸质造型的技巧,拼贴平整、牢固。
教具预备:彩色水笔、卡纸、铅笔、彩纸、刀片。
五、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预备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以及“示范教学法”。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我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我还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通过这些教法、学法,指导学生用纸条拼贴的造型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增强美术课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制作出自己喜爱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
(一)、谜语先导,目标定向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在教学用谜语导入“一人有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几个?正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对这节课布满好奇心。)
在学生回答“是十二生肖”后,我告诉学生:
“这是生肖,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师我就是属——鼠,而小朋友们是属什么呢?(由此引出板书——十二生肖)
接着,让学生交流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现在有谁能告诉老师十二生肖的是怎么样的?(这里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后面……)
再出示十二生肖的彩泥制作作品,让学生辨认十二生肖。
最后师生合作,动手排列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1、鼠2、牛3、虎4、兔5、龙6、蛇7、马8、羊9、猴10、鸡11、狗12、猪
(二)、听讲故事,竟猜生肖
我通过讲一个贪财的知县老爷在自己夫人生日和自己生日时,要手下送礼的故事,让学生猜猜知县老爷的生肖和他夫人的生肖。(在此插入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并会牢记本堂新课内容。)
(三)、演示创作,明确方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最喜欢的生肖。在动手做之前,请学生看一幅画。(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制作范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课要做什么,并且能引起他们制作十二生肖的欲望。)思考回答,有谁能知道老师这幅画是怎样做成?
2、在学生明白是用纸贴上去的后,让学生明白制作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此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纠正并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步骤:一、选画;二、在卡纸板上画稿;三、剪彩纸;四、粘贴)
3、在黑板上演示制作过程,并简单说明每一个步骤,指出特殊该留意的地方。通过现场演示,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学内容,更轻易把握制作技法,并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接受把握制作技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的“面”与“度”,通过让学生自己回忆、感受,再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能得到张扬,能力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四)、指导制作培养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拼贴比赛,拼贴自己最喜欢的十二生肖,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通过比赛,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散神聚,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一步一步引导中、学习活动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升华。
(五)、品评欣赏培养情趣。
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设计作品,教师做小结性讲评。为了能让美术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除了精心设计导入和各种教学活动外,在评价过程中我首先让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这样既使美术教学与生活融合,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喜欢美术课。
(六)、总结:
1、总结学习情况。
2、布置课外作业。
利用课外时间,拼贴全家人的生肖图有顺序地挂在房间里。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去体会,并以鼓励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布满信心与自信,更有爱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好的教学板书的效果是众所周知的,教学板书各有不同的作用,我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把握用纸条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拼贴生肖图。因此,我的板书是:
十二生肖
排列顺序:
1、鼠
2、牛
3、虎
4、兔
5、龙
6、蛇
7、马
8、羊
9、猴
10、鸡
11、狗
12、猪
制作步骤:
1、选画;
2、画稿;
3、剪彩纸;
4、粘贴
小学美术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XX,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XX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团花知识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百变团花》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小学美术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
分析好教材是全方位把握教学知识,合理规划教学任务的前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学会精细观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式表现故事里的人物。引导学生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提升动手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深刻的把握,还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我所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有过一些造型、色彩学习的经历,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捏塑的制作方法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我在授课中运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捏塑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学会精细观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现故事里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欣赏雕塑作品《草原小姐妹》,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特征以及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现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我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以及捏塑的表现手法。
难点:创作一个能反映故事中人物特征的泥塑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将采用游戏法、讨论法、情境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泥巴、牙签等泥塑材料。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下面我就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我的阐述。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伊始,我将从生活入手,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进入校园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呢?学生会说:少先队员向国旗敬礼的雕塑作品。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雕塑作品让校园看上去更加美观独特,其实每一个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学生对未知的故事有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故事里的人》。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会展示作品《草原小姐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画面塑造了一对儿小姐妹正在与暴风雪顽强抗争的瞬间。我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作品中人物动态和神情的塑造上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人物动态生动,眼神坚毅,传神的表达出她们坚定的信念和善良的内心。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顺势总结:艺术家通过雕塑手段表现一对儿蒙古族少女小姐妹龙梅与玉荣,她们为了不使生产队遭受损失,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吓的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两人的英雄事迹被誉为“草原小姐妹”。每个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要用心去体会。
在学生对于雕塑背后的故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继续观察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艺术家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体现人物形象的?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作品人物轮廓简洁生动,表情传神。
此时,学生已经了解了雕塑的人物特征,但是对于如何制作一件雕塑作品却不甚了解,紧接着我会继续放大作品《草原小姐妹》,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问题:作品中人物的身体、四肢以及关节部分是怎样支撑和加固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用泥水粘合的形式进行支撑和加固。继而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家就是根据这样一个故事以洁白的石材和独特的方式将草原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时的英雄人物形象定格在这瞬间。其实,我们不止可以用石材雕刻故事里的人,也可以用捏塑的形式进行创作。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可以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好的示范会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一环节,我将示范《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捏塑方法及步骤,首先,概括塑造出孙悟空的头、胸、四肢和围裙;其次,把每个局部拼接起来,塑造出孙悟空的动作;最后,深入塑造,安插金箍棒。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此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已经被激发出来,我将适时引导学生以捏塑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捏塑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民间手艺人”的趣味情境展,请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并从作品中人物动态、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至此,我的课程也接近了尾声,最后我会带着学生系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达到回顾重难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要好好学习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后,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泥塑作品编排一个话剧。
八、说板书设计
优秀的板书,可以更加直观、更有层次性地便于学生理解。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 14
一、说教材
《小鸟的家》是人教版第5册第6课。本课教材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粉画颜料、吹塑纸等多种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画是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来套印版画,颜色厚重,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因此在印刷时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浅色。在讲到画面色彩搭配时,提醒学生回忆第8课"风景色彩画"中讲到的"色彩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粉印版画学生从没接触过,而本课后面"快乐的小鸟"、"有趣的脸谱"、"美丽的瓶花"这几节课又都是属于版画类(有脱胶版画和吹塑纸版画),那么,要上好这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这是一节"承前启后"的课。而教参中本课只设1课时,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根据学情的需要,我把它改为2个课时。
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小鸟和它的家,并能学会用粉印版画的方法表现他们。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鸟的录象,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祖国大自然的美,从而唤起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粉印版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及与生活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粉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粉印版画的方法把小鸟的结构形态及鸟窝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
二、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 自学尝试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粉印版画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还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7人,设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做好小组记录和记分工作。下课前,将小组的分数统计,得分高的组会得到大家的表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 审美激趣
1、 创设情境:在轻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接着把音乐换成森林里鸟鸣的乐曲。"让我们用心来感觉,用耳朵去"看",呆会儿,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2、 在音乐渐渐的由小变大时,我也让学生漫漫的睁开眼睛。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看到了小鸟、森林、天空等。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3、 教师引导提问:播放有关小鸟生活记录的课件,适时的放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并不时的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小鸟的嘴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小组长作好记录。(引导学生从外形、羽毛、色彩、鸟窝等去观察、讨论)4、 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科知识,分析小鸟与森林的关系(食物链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赏析探究
1、欣赏几幅有关小鸟的家的美术作品(课件演示),让学生分辨作品的种类(国画、油画、剪纸、粉印版画)及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画这幅作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幅,便于学生观察)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在纸上试一试,找出正确的制作步骤。
3、小组内试着合作一张粉印版画,注意表现出小鸟的神态特征、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鸟窝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 练习感悟:每人制作一张粉印版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鸟窝的机理效果。不断的运用一些鼓励性及强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
(四) 评价提高
将学生作业全部在黑板上展贴,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小鸟形态、等方面去评价。
(五) 评选出本课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
(1)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学生愉快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2)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持续长久。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独到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
(4)综合自然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作品艺术美与生活美,激起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感知阶段,强调感悟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感悟中爱美、审美的情趣。
(8)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审,发现自己与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9)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
五、 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要突出 "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
小 鸟的 家
粉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1、 制模版
2、将模版与印纸重 叠,固定
3、上色、印
小学美术说课稿 15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五、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小学美术说课稿 16
说教材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一课。因此,在邮票设计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说学生
十二属相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不再是陌生的,顺序上就不用下功夫,但要学习邮票制作,这样就让本课感觉有些紧促、复杂,十二生肖的特征,邮票的布局掌握成为本课的主要内容。
说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及深入挖掘教材后,根据教学大纲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十二属相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2、能力目标: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在了解属相知识时,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一枚邮票;剪好齿孔的纸;彩色水笔。
说设计理念 在
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对民间文化知识的了解来导入课 题,结合学生对属相用途的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引出这节课的核心:属相邮票设计。通过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沉浸在邮票的艺术海洋中不知不觉产生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启发式教学与提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
说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实践。把“自主---尝试--创新”思想渗透整个教学过程。
说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趣味引题。
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吗?
2、你们知道属相中都有哪些动物吗?
(黑板上出示:“属相”两字。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课件演示动物图片,请学生按属相排列顺序读一遍。)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十二生肖属相?
师:属相又叫生肖,你们知道与生肖有关的工艺品吗?
[设计意图:通过亲切自然的语言引导,让学生温习属相动物的名称,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课题。]
(二)邮票组成 出示这张邮票的图片,分析邮票由哪几部分组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有关邮票文化的常识。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板书邮票的四个组成部分,主题图案、标示文字、齿孔、面值。]
(三)、图案分析、方法表现。
1、师:邮票的图案是千姿百态的,有字画、古玩、摄影、绘画等形式。今天我们就以属相动物形象为主进行邮票设计。
2、出示图片
a、生肖邮票老虎表现了自然界中老虎的哪些特点?
b、从造型上看,生肖邮票马夸张了自然界中马的哪些地方?
c、从颜色上看,生肖邮票中上的鸡有什么特点?
d、生肖邮票中猪身上的`花纹是用什么图案来进行装饰美化的?
教师总结创作方法:邮票中的动物形象是以生活中的动物形象为原型,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力讲透民族艺术文化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
(四)、教师示范、邮票设计。
师:同学们我是属兔的,现在我来设计一枚以兔为主题的邮票。
[设计意图:教师在示范过程时,把邮票图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更直观的给学生展现属相邮票图案的设计方法。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创设情景、提出要求。
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邮票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为亲朋好友或自己设计一枚精美的属相邮票。
师:在设计过程中邮票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图案造型要生动,构图要饱满,色彩要鲜艳,富有装饰性;文字以艺术字形式精心设计,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设计意图:教师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强调属相邮票设计要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属相邮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作品,及时给予鼓励。发现基本要素安排有遗漏的及时补充。
(七)、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主动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张?还有什么不足需要改进?教师给与指导性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创作成果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师总结、拓展知识。
今天大家设计的属相邮票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色彩很鲜艳。老师相信你们会用灵巧的双手表现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形象。
知识拓展:说一说十二生肖还能制作成那些工艺品?课后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把美带入生活之中。]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请老师给予指导,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 17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说课稿 1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
(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
(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 1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主题画教学中的记忆画和想象画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手段。《星空的联想》是关于宇宙星空的想象画。要使学生画好星空的联想应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的基础上,拓宽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关于星空中幻想的情景用画笔描绘出来,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的想象画课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3.情感目标: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画出星空的联想
三、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取欣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尝试,探究学习等方式掌握本课的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一开始由儿歌把同学们引入星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星空的图片,配以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直观地感受到星空的美,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感悟,激趣立志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星空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图片,并展开讨论。教师提问:
①从这些图片里,你发现了星空里都有些什么?
②你觉得星空有你想象的美吗?从而让学生了解宇宙星空的浅显知识,并体验星空之美。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把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找到对美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所悟、有所发,有所得,从而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欣赏学习突破难点
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直观演示为第一层次,展现一张星空的联想图,看他像什么,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制星空的`想象画,为学生的创作搭建平台。另一层次的教学是我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多幅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作的星空联想画,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明确自己想要画什么,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方法更好的来表现。从而突破了难点。
(四)展评作业分享快乐
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体验,一次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好。
小学美术说课稿 20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19课,属于设计·应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剪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剪纸中的吉祥纹样的学习,理解吉祥纹样中的美好寓意。同时学生学习运用剪刻方法制作,进一步提高设计意识和不同技能技法的学习,最终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小学中段的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能大胆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传达的美好寓意,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吉祥纹样的制作方法,提高设计意识。
3、感悟我国吉祥纹样独特的情感表达方法和我国民俗风俗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剪纸的吉祥寓意。
难点:剪纸吉祥纹样的设计制作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游戏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学生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PPT、彩纸、剪刀等。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为了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会以猜谜的形式进行导入,出示谜语:一张红纸不算大,剪刀代笔巧画画。画鱼画猪画人物,贴在窗上叫窗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快速猜出谜底。我会进行总结,我们祖先就用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了民间剪纸,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造型优美,花纹繁多,其中纹样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顺势导入课题《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活动二:描述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会结合多媒体播放剪纸中吉祥纹样作品《福寿双全》和普通的窗花,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剪纸作品有什么区别?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观察后不难发现,吉祥纹样的剪纸内容更加丰富,有蝙蝠、寿桃等形象。我会讲解出吉祥纹样的内在寓意,人们借助一些吉祥纹样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来进行创作,形象生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理解剪纸的吉祥纹样的寓意,我会出示《富贵平安》《连年有余》《多子多寿》开展“连一连”的游戏,将作品的图片和名字进行分解,学生联系之前的`学习和日常积累进行游戏连接,并介绍自己了解的吉祥纹样及寓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本堂课的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富贵平安》《连年有余》《多子多寿》这几幅作品,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作品它们具有什么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进行分析。你想剪刻一个什么样的吉祥纹样?引导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答案。吉祥纹样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题材,借助不同生动美观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样由浅到难的问题的设置,降低了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为了更好突破技法上的难点,我将邀请学生上台,分别运用对称剪纸和单独剪刻两种方式进行表现,以“连年有余”为例进行示范,确定剪纸步骤为:
1、对折纸张,构思;
2、设计并绘画出图案的一般;
3、剪刻去多余的部分形成花纹。
通过直观的演示,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法上的难点,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创作技法灵活运用制作各类图章。
活动四:实践展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向民间艺术学习,设计制作一个有美好寓意的剪纸作品。学生创作时,巡视指导,提示注意用具安全,并解决学生在创作遇到的难题,顺利完成作品。
学生作品完成后,我将举办“幸福剪纸展”,并让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从作品构思、创意、寓意等方面评价作业。强调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我将就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易错点。
活动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顾剪纸的吉祥纹样的美好寓意和制作技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所以在最后,我将为学生布置动手操作开放型作业:回家后和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并尝试和家长共同创造剪出一些具有美好寓意又巧妙美观的作品,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寓意:吉祥、美好
构成:造型、色彩、构图
小学美术说课稿 2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3课,《多变的大自然》这一课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划分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丰富多变的相关知识,发现它的美丽与神奇,开阔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并能运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表现。
二、说学情
本堂课面对的是小学中段的学生,他们的观察接受能力尤其是模仿能力相对低年级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初步认识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而且也有了基本的生活经验,具有了初步观察自然和分析自然的能力,但这种经验往往不够深刻,还不成熟,需要老师利用多媒体资料去唤起学生对于自然的印象和自然规律,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能够大胆表现他们身边的事物,只是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了解天空在太阳的照射下,早、中、晚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变化,并且能用色彩的方式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实践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而又多变的景象,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描绘一幅关于自然风景或自然现象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养成热爱大自然、提高防灾抗灾、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观察大自然的色彩,了解早、中、晚的色彩变化。
难点: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不同色彩。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粉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上课一开始我会播放中国风景记录片《航拍中国》片段,并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纪录片中讲述的是哪里吗?你们觉得这里好看吗?随后教师总结:记录片中讲述的就是神奇而美丽的九寨,它被称为人间的天堂,这里的五彩池秀美通透,五花海色彩斑斓,诺日朗瀑布波澜壮阔,无处不彰显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而大自然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开启自然之旅。从而引出课题《多变的大自然》。
环节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吉林的雾凇、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抛出问题:这些景象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又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冬天、夏天;壮观、热烈。随后教师总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在不断地变幻,而每个地区又根据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象。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大自然多变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当同学们对神奇多变的大自然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后,教师进行讲述:大自然也像人一样是有喜怒哀乐的,随后出示四幅图片包括打雷、下雨、阴天、艳阳高照的天气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了大自然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有喜怒哀乐四种心情,随后联系教材,引导提问:让我们看看画家笔下的大自然又是怎样的呢?
接着我会播放埃米尔·诺尔德的'《南海的太阳》,适时引导提问学生:画中采用了哪些颜色?猜猜描绘的是一天当中哪个时刻的景色?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者运用红、黑、白等颜色描绘了夕阳西下傍晚时刻的景色,并趁势追问:既然大自然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那么这幅作品表达了大自然怎样的感受呢?当然此时我将采用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而后教师总结: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现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响亮悦耳的乐曲的画家,他的绘画中明亮的色彩处理是得益于印象派的启发,传递着对自然和原始的热情。分析完名家作品之后,我会出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同学们思考这幅作品是如何进行表现的。从而在同龄人的作品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路,为接下来的创作实践做铺垫。
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艺术的奥秘。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和防灾抗灾意识,我会播放九寨沟地震时的场景,并启发学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够创作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然而有时大自然也是无情的,当它发怒时也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夺走我们的生命,师生共同总结出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和防范技巧,从而提高学生们防灾抗灾的意识。
环节三:示范讲解
为了突破难点,我将激发学生创作欲并进行示范讲解:1.构思,以沙尘暴为主题;2.勾大轮廓;3.添画细节;4.涂色、丰富色彩;5.适时调整。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点明注意事项,通过直观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示
在这个环节我将布置活动练习,学生以自己感触和印象最深刻的自然现象为主题进行创作,我会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辅导,辅导要点。如:大胆用色,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且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造型和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小结作业
我会请一位同学充当小老师来对本堂课进行梳理,然后教师对课程进行一个系统回顾,为了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布置的课外作业也是相对开放的:课下多多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6-23
小学美术说课稿08-22
小学美术说课稿12篇08-28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7-03
小学美术《快乐的小鸟》说课稿10-20
美术说课稿09-05
美术说课稿09-27
美术说课稿07-26
【必备】小学美术说课稿4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