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演讲稿合集七篇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演讲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1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埃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师范学校数学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数学王国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数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在教的过程中,我先学,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
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学习。
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上课前要用心,——用心钻研,用心备课;上课时更要用心,——用心讲解,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也要用心——用心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总结得失,修正教学思路,写好授课后记,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帮助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获得经验、探索新路、尝试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是与同行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进步。现在的我已经明白,借鉴决不是照单全收,更不是亦步亦趋、机械模仿。借鉴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东西。
学习的方式,还可以是观摩名家课例,与名师交流。网络上有众多名师案例,还有许多名师博客,可以让我们浏览、观摩,更可以直接向名师请教、切磋。名师们的教学感悟、教育理念都给了我极大的启迪,使我获益良多。与名师为友,让我这个教育新兵,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数学教学的前沿风光。
学习的方式,当然不能忽略了读书。每一本书,都别有天地,与一本好书相对,就是与智者相对。著名诗人狄金森在他的诗中这样说道:“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读名师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始终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牢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格的塑造。读书促我自省,让我时时扪心自问:今天上的课有哪些新气象?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今天处理问题时是否有了新的方式?与学生交往时是否发现了学生新的变化?……
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为师之道,知晓了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的教师成长途径。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成长的喜悦!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学更需要激情。惟有对教学、对学生满怀热爱,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激情,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她还说: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有博大的思想境界,才有可能培育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才。
读书还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人。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他从事工作、教书育人的根基,没有这个,什么都是空谈。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美。阅读专家论著、观摩名师课例,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和学生的“大数学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真正领略到数学那种严谨、缜密、规律的美。
书海无涯勤涵泳。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一个人怎样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就将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2
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教育就是一本书,它用有声的文字印证了文明的进程,以不断生成的理念彰显着精神的升华;教师就是一支笔,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描画出知识的浩瀚,只有拥有深沉的人文积淀,才会勾勒出事物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教育是创造的教育,教育是教师与书籍共同谱写的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收获人生的真谛。回首几年来的从教之路,读书,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名师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始终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牢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格的塑造。读书促我自省,让我时时扪心自问:今天上的课有哪些新气象?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今天处理问题时是否有了新的方式?读《论语》,我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读《简爱》,我感受到了善良、质朴和坚韧的品格。读《窗边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长的耐心、智慧所感动。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会学着他那样微笑着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惊奇。
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为师之道,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成长的喜悦!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学更需要激情。惟有对教学、对学生满怀热爱,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激情,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她还说: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回首走过的岁月,是书籍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在我教师成长的路上不断为我“加油”。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读书在一个人特别是教师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为水,比之为空气,我想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要用身体里的某种元素来打比方,就干脆称之为血液吧!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伴我成长
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教育就是一本书,它用有声的文字印证了文明的进程,以不断生成的理念彰显着精神的升华;教师就是一支笔,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描画出知识的浩瀚,只有拥有深沉的人文积淀,才会勾勒出事物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教育是创造的教育,教育是教师与书籍共同谱写的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收获人生的真谛。回首几年来的从教之路,读书,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名师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始终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牢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格的塑造。读书促我自省,让我时时扪心自问:今天上的课有哪些新气象?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今天处理问题时是否有了新的方式?读《论语》,我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读《简爱》,我感受到了善良、质朴和坚韧的品格。读《窗边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长的耐心、智慧所感动。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会学着他那样微笑着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惊奇。
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为师之道,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成长的喜悦!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学更需要激情。惟有对教学、对学生满怀热爱,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激情,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她还说: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回首走过的岁月,是书籍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在我教师成长的路上不断为我“加油”。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读书在一个人特别是教师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为水,比之为空气,我想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要用身体里的某种元素来打比方,就干脆称之为血液吧。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4
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有两个: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思想中的体现;
二、在听报告和观摩中关于“儿童课程建设实施”的思考。
内容一: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思想中的体现
校名学生题 校园书香溢 爱心与民主 教改劲风起
对于“李镇西”这个名字老师们肯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现任校长。个头不高、身体微胖、朴素随和、目光炯炯而睿智、言语幽默而率直(带着一股浓浓的川味)——这是李镇西校长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我对他的了解源于参加班主任研修,以及他所著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等畅销书籍,其中有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等等,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无不令广大教师感动、折服?也可以这样说,到武侯观摩新教育有绝大部分人是冲着“李镇西”而来的!
(出示校名)老师们,你是否留意其校名与其他学校存在不同?细心的你是否发现在校名的`落款处写有“许晴航书”?“许晴航”——何许人也?书法大家?还是教育名人?皆否,实乃该校六年级三班一普通女生也!
“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就是学生。” 20xx年9月新校投入使用时,校长李镇西拒绝了找名人题写校名的建议,坚持向全校学生征集书法作品,从中挑一幅作校名。李镇西表示,学生应该在学校里留下美好印记,让他们感受到“我很重要”,从而激励他们更自信地发展。于是,从20xx年下半年起,学校就开始面向全校24个班1000多名学生征集书法作品。学生们甚是踊跃,交上来的作品有钢笔字、毛笔字,还有铅笔字。经过初选,全校一共挑出100多幅作品入围下一轮评比,最后大家都看上了许晴航的字。在开学典礼上,李镇西校长跟许晴航还开玩笑说:“等到你80岁时,你还可以牵着小孙子来这里,指着校名说,看,那就是奶奶当年写的。”由此事足以看出学校把学生摆在何等重要的位置,民主思想体现的是何等的淋漓!
(出示校园鸟瞰图)老师们请看——三栋四层教学楼矗立在校园的东半部,它们由北到南依次呈东西和西北东南走向排列,分别与弧形连廊相连,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出示图片)美国作家狄金森的儿童诗《神奇的书》,被书写于正对大门的办公楼楼梯东侧的整面墙壁之上,沿着楼梯、顺着连廊即可到达所有楼层,步入每间教室——连廊内的墙壁上张贴着各学段的推荐阅读书目(出示图片),立柱周围摆满了书,教室内的书架上排列着的也是书……漫步其中,如同开启了一段神奇的阅读之旅!20xx年8月13日,李镇西校长的《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讲座,吹响了新教育实验的号角,新教育思想开始润泽附小,新教育实验开始进入师生的生活,其中,“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就是重点推进的三大行动(建设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打造理想课堂)之一。
(出示图片)“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出自前苏联传记小说《普通一兵》,学校以此为校训,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爱,并传递爱!(图片)“爱满天下”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它被雕刻于正对操场的连廊外侧石壁之上,连廊上还写有“书香怡情墨韵养慧”八个大字。由此可见,“爱心教育与民主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感悟一】
教育要回归原点,倡导教育家办学(学校需要鲜活、本真、以生为本、永不过时的教育思想),减少行政干预,杜绝功利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关注人的发展,“博爱、民主、科学”,让“书香、墨韵、和谐”充盈整个校园!让张贴于墙上的所谓文化“活”起来,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会“说话”,让你我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校园回归于宁静溢满浓浓的文化味,让师生沉醉于书香争做真正的读书人!
内容二:在听报告和观摩中关于“儿童课程建设实施”的思考
报告溢彩呈 情真而意浓 九人做报告 五人谈课程
那么什么是课程?引用王兮老师的话:
课程即道(道——名词):课程是教育的真理,是明亮的那方,是我们行走的痕迹,是经验、方法,是不断追求的道德和正义之心。
课程即道(道——动词):课程是信其道而循其步,是自我的行走,是行走后的反思。是反思后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建立和形式。
(出示图片)王兮,来自四川成都双楠实验学校,因为她对新教育(课程)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所以被李镇西推荐做典型发言。
其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晨诵课程的学习策略:始终依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如自编诗歌,把诗扩成话再到文;一年级“古诗欣赏”可采用“吟唱加舞蹈”的形式,二年级采用“趣闻加品读”的形式。
2、读写绘课程的编织:培养读图意识,鼓励孩子们给课文配画,与生活相联系。
3、课程的建构方法:以诗人为主题进行建构;以四季为主题进行建构;契合教材,将儿歌、古诗以及读写绘做一个主题的整合。
4、班级课程的创生:手工课程、口头作文课程、数学绘本课程、家长课程……
那么,儿童课程如何建构?
◇王胜老师在《对新教育的认识》的报告中谈到——从三方面来建构儿童课程:1、基础提高课程:成为基础、要有序,需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教科书知识,最终超越教科书。2、自主发展课程:结合实际、适合儿童发展,发挥师生潜力。3、针对特殊学生研发课程:如学习障碍生、能力超长生,以及在奥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
那么,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儿童课程到底是怎样研发的呢?
李镇西校长在他所做的《在教育中成长》报告中,是这样介绍的——
我们严格按照“定题——申报——审定——实验——评价——调整”这样的程序,对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论证、实验和调整。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学科。老师们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色和自身爱好特长,再综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艺术、阅读、手工、能力、智识、健身、实践、科普、旅游、棋类、制作、乐器等知识领域出发,开发了“唱唐诗、兴趣魔方、十字绣、象棋入门、彩纸童年、手鼓舞、陶艺、乒乓球、经济课程”等等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课程,最终形成64们各具特色的儿童课程。
虽然我们的儿童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但不少老师已经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比如:包红婧在《成长是一种幸福》报告中,叙述了她的“三国课程”开发——
(图片)包老师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她与“萤火虫班”的孩子们,一起挖掘“三国文化”,研发“三国”课程的经历,师生在三国课程的研发过程中体验着共同成长的幸福。开展“三国”知识竞赛,读《三国演义》,办小报、做讲座,画三国脸谱,做孔明灯,做汤圆,表演三国课本剧、吟诵三国诗词……有的内容你可能闻所未闻,从单一到宽泛,从干瘪到丰盈,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引用李镇西校长的话——新教育实验提出要研发卓越课程,就是要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一条又一条“跑道”。在课程中,他们展现自己的潜能,凸显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看到自己的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完整世界,因此不同的课程就为不同个性的孩子开辟了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感悟】
儿童课程的研发需因地制宜,适合学科特点和儿童的个性发展,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有效利用学生和家长的优势(因为“每个孩子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每个家长都是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发挥教师的个人兴趣与业务专长,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用心去做,用一颗心灵去呼唤另一颗心灵。
引用朱永新老师的话——“教室是河道,课程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涌现教育的精彩。”
“有行动,就会有收获!”老师们!您还在坐等什么呢?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首《沁园春》来结束今天的汇报——
蜀地武侯,千里路遥,万人称道。望实中附小,教改如潮;校园内外,书卷香飘。理想课堂,完美教室,课程研发热情高。待彼时,享完整生活,幸福滔滔。新教育如此多饶,引无数学府竞仰效。喜我们六中,底蕴丰厚;才俊辈出,各领风骚。新校在建,万象更新,师生阔步展今朝。已足矣,领滨州教育,还看我校。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5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师范学校数学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数学王国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数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在教的过程中,我先学,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安全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港区一小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和谐的校园里愉快歌唱;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小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安全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同学们,有人调查过,全世界平均每一秒就有一人受伤,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亡。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8%左右。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这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愿望。我们学校为了大家的安全,做了很多的工作。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善待自己,珍爱生命。只有安全了,才能更快乐,只有安全了,才能拥有20xx-08-05 。
有一首儿歌写得很好,下面给大家朗读一下:
小学生在学校,安全第一要记牢。
上下楼梯讲文明,自觉靠右守规矩。
脚步轻轻像小兔,大型活动有秩序。
花坛球网不要爬,球台栏杆不跨跳。
课间活动不打闹,自由活动不乱跑。
放学排队出校门,不吵闹来不奔跑。
我是文明小学生,安全行事记得牢。
总之,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未来是如此美好灿烂。让我们与安全手拉手,与平安成为好朋友!
教师读书演讲稿 篇7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师范学校数学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数学王国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数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在教的过程中,我先学,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
【教师读书演讲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