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总结范文>学习总结>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

时间:2024-06-28 08:30:06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锦集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锦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锦集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锦集1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锦集2

  我在这次国培中学习了“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虽只有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学习的真正开始是从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开始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通过这次国培,给我们今后的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共同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巩固、应用与拓展。”概念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过程、分析过程,体现了活动主题。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铺垫导入恰当,让预设与生成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数学陷阱的设置。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锦集3

  一、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读的能力

  小学生一般好动,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基于小学生这种心理、生理特点,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听课的能力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老师的教学认读课本不能够完全代替学生自己读解课本。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注重教材编排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

  学好知识和用好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章节这一课在整本书或者这一章节的作用和意图。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分散编排,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不同内容又有不同的编排意图。比如三年级的“平均数”是编排在“统计”这一节,作为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改变传统的平均数教学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强调“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而是强调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

  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本届国家青年男子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2米,最高的队员苏伟身高2.12米。姚明04~05赛季平均每场得分18.5分,05~06赛季平均每场得分21.8分……”的理解。特别是“姚明04~05赛季平均每场得分18.5分。05~06赛季平均每场得分21.8分。”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姚明并不是每场都得18.5分或21.8分;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好,球越打越好了。教师适时的指出: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好,这个“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在对不同的生活事例的解释中,让学生感悟“平均数”,利用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的过程,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还以平均数这一知识点为例,我们还可以合理运用联系、分析、想象等基本解题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迁移性的解任何题都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受用的本领。比如:“平均数”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可以这样展开:教师课件出示三堆不等的积木(2块、7块、3块),问:要使每堆的积木相等,你有哪些办法?学生展开讨论后,回答: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也可以把三堆合起来再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方法一是把第2堆移2块到第一堆,移1块到第3堆,每堆4块。让学生仔细观察移的过程,然后指出这个4就是2、7、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再让学生说说7、8、9的平均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暴露学生的思维,体现“平均数”移多补少的本源;同时数形结合,把“形”的操作过程过度到“数”的思考过程。方法二也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再让学生用式子把过程表示出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等等。

  三、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

  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该开始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别人的思路,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部分,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能力不仅是小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也是他们今后读中学、大学和工作都应该重视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11-19

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总结12-07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工作总结03-2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28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7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税率》11-2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8

数学六年级下册工作计划05-0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5-20